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支部、机关党委赴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遗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继承革命前辈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光荣革命传统,2021年4月28日上午,贵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支部、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赴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易守难攻的乌江天险,将北岸的毕节市金沙县和南岸贵阳市息烽县巧妙隔绝。八十六年前,在遵义会议后确立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正确指引下,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于3月28日抵达乌江北岸。红军先遣队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米袋结绳攀援、攻破溶洞守敌;占领罗家山、东渡瓮桶河,包抄攻占大塘、梯子岩渡口。工兵营随即搭建浮桥,接纳主力过江。3天时间里,在乌江沿岸两三公里内,中央红军主力从梯子岩、大塘、江口三大渡口强渡乌江,于4月1日顺利在今息烽县流长镇境内完成集结。随后,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途径息烽一百多个自然村寨,向南挺进:佯攻贵阳,西进云南,继续革命的伟大征程······
通过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的碑文,同志们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随后,全体党员向纪念碑前深深鞠躬,并缓步绕行纪念碑一周,祭奠在强渡乌江战役中去世的革命先烈。
通过瞻仰学习,大家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的重要历史意义,一是红军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二是红军在流长集结,得到了供给和补充;三是四渡赤水的收官之作,南渡乌江成为红军战略转移又一个新起点,为新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工农红军强渡乌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支部同志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他们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学习他们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坚韧作风;要学习他们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学习他们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这些高贵的革命品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